首页  >  三院新闻  >  三院要闻 > 正文

喜报!三院集体个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巾帼文明岗

发布时间:2023-03-09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科工三院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引领和激励广大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奋进新征程,豪情满怀、意气风发投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日前,全国妇联决定,授予298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授予996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授予1992个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授予500个单位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

三院三部九室主任、副总师李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33所激光陀螺研产二组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

感恩时代 感谢航天 感知团队 让梦想照进现实

全国三八红旗手 李晶

她,追求的美与众不同,是精益求精的科学之美、是身先士卒的使命之美、是国防铸剑的守护之美。她就是2022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获得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总体设计部副总师李晶。

入职工作15年以来,曾参与被誉为“科技领域珠穆朗玛峰”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和新一代尖端装备研发,为国铸剑,打造国之重器。她以女性独有的坚韧、严谨和睿智,在科技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攻克科研难关中竞放“女性风采”。

她说:生逢其时,感谢航天让我把梦想变为现实。

在我国的航天领域有无数杰出的女性推动着科技进步与创新,这个时代赋予她们平等的享有实现梦想的机会,她们勇于接受挑战、敢于突破自我,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女性也可以征服星辰大海。

李晶曾多次坐着“勇士”越野车,翻越十几米的陡峰峭壁深入茫茫戈壁,踏上遍布骆驼刺和潜藏沉降软沙的大漠;也曾跋山涉水,闯入只有野生藏羚羊的无人区。这些充满颠簸和风险的经历,不仅收获了宝贵的试验残骸数据,也让她的内心变得强大而宽阔,树立起面对困难、压力的勇气和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这份执着与坚毅激励着她一次次义无反顾地踏上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不断向科学技术和国防技术的更高峰再次发起冲锋!

她说:做科研要有一种“较真儿”的精神。

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大潮中,越来越多的女性工作者参与到各项高精尖科研项目中,她们勇做新时代巾帼先锋,凭借与生俱来的细致和细腻,肩负时代使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保障技术研发顺利进行。

多年来李晶一直深耕科研一线,并且经常会出在现场。她经常对周围的科研者说,“要关注研发中的所有细节,注重结构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复查所有的性能指标,在充分尊重理解其他专业的基础上,从系统性能最优的角度考虑,优化结构设计”。无论是挖掘肌理的基础性研究还是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关键技术攻关,亦或是集成演示验证的最后环节,她都会反复审查指标数据、模型尺寸,确保流程进展的顺利。这项在普通人眼中单调枯燥、又苦又累的工作,对李晶而言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只有通透的了解上下游所有环节,才能够高效进行协同攻关。

科研工作既是个人成长的沃土也是锻造个人品格的熔炉,这份兢兢业业、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让她磨砺成总体设计的“多面手”,赢得了所有人的信赖,无论是谁,都愿意与她及时沟通,按照她的苛刻要求去试装,去保障,去做到最好。正是这种对结构技术状态的有效把握,才能确保“零失误”,保障了一次次试验任务的的圆满完成。

她说:我们的团队在相互激励中,一次次创造奇迹。

工程研制的道路没有坦途,李晶和她的团队也曾因为一次不完美的飞行,而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否定——技术路线不行、方案太新、队伍太年轻……但团队中没有人想到退怯,一次次夜以继日的奋战、一回回高强度外场集中攻坚,在相互理解与激励中,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严慎细实、领先突破的团队。

试验也会遇到“意料之外”的状况,面对外部压力,团队总是将所有精力聚焦在问题本身,为了快速而又准确的寻找问题根源,他们连夜按小时排计划,细致深入讨论研究,耐心严谨的排查操作,直至问题圆满的解决。就是这样无数次的不畏艰难险阻、负重前行,让这个团队更加成熟。

峥嵘岁月,凤凰浴火,荣耀和成绩都属于过去!新时代新征程的车轮滚滚向前,未来的飞航之路将更富有挑战,作为乘风破浪、奋战在航天装备一线的一员,李晶将和她的团队坚持奋斗拼搏、团结协作,为国家、民族和国防奉献智慧与力量。

由来巾帼甘心受

将军何必是丈夫

全国巾帼文明岗 33所激光陀螺研产二组

有这样一个班组,她们业务水平过硬、使命精神坚韧,她们时刻以“业务再精一些、工作再勤一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她们连年刷新责任令任务完成新纪录,她们屡创佳绩、屡获荣誉,更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她们就是33所激光陀螺研产二组。

33所激光陀螺研产二组现有组员25名,组员中包含博士、硕士、工艺师、技师、工人等在内的 20名女职工,组长、副组长均为女高级工程师,平均年龄34岁,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全能型“铁娘子”队伍。班组主要负责激光陀螺相关预研、科研生产、工艺、质量等工作,业务领域涵盖三院“明星产品”高精度小体积轻质化空间三轴激光陀螺仪研制、高精度单轴激光陀螺仪研制等。

技术创新引领专业发展

班组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二十余项(授权12项),发表核心期刊及企业标准数十项,拥有中国惯性学术学会“青年托举工程人才”三院“金桥人才”、三院“青创优秀后备人才”及三院“技能能手”等中坚骨干力量。2018年班组承担的空间三轴激光陀螺技术项目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奠定了三院激光陀螺惯导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近三年承担预研科研项目达29项,多个产品代表三院在竞标中斩获冠军。2020年班组承担的装发“十三五”预研课题,在测评中比测样机取得了全国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2022年班组成员李玉娇博士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三院金桥计划重点项目等。

劳动竞赛保科研生产

班组近年在智能制造方面持续发力,产线自动化程度及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陀螺年产量已达数千轴;班组承担的工艺技术攻关及优化项目多次取得三院工艺项目一等奖、二等奖等嘉奖,班组获得各项科研预研工艺项目支持经费累计2700余万元;班组成员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科研生产任务。

巾帼建功群英荟萃

班组充分发挥了核心力量均为女性的特点和优势,利用女性特有的耐心、细心、专注和严谨,引领全组在科研生产各方面勇夺头筹,也展示了航天巾帼的魅力和魄力。

组长李欣遥,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奋战在激光陀螺研产一线,在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及科研生产管理方面身经百战、广受历练。她利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业务基础,高效统筹全组的工作任务,力争确保技术研究和产能建设双线稳步并进。在工作中披荆斩棘、拼搏在前,在各个“爬坡”阶段带领全组成员迎难而上,连年取得研产任务的圆满完成,更使整个班组成长为技术过硬、能征善战、发展迅速、勇于创新的优秀团队。

副组长高川,长期从事激光陀螺技术研究工作,作为激光陀螺寿命、电磁兼容等大型专项技术研究的项目带头人,在全系列激光陀螺的寿命提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带领组内技术人员短期内率先突破了陀螺电气隔离、轻质屏蔽性能提升等关键技术,奠定了三院激光惯导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

班组中有优秀的青年代表。刘黎映作为激光陀螺技术骨干,成功研制多型国内领先的空间三轴激光陀螺产品,代表三院参加多次成功竞标,并在组合小型化集成、精度优化和系统应用精度提升方面完成多项关键技术攻关。青年女博士李玉娇,负责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国科协责报工程项目,1项三院金桥计划重点项目。解决了激光陀螺反射镜损耗变量实时检测、反射镜性能稳定化处理、反射镜表面等离子体能量控制等多个关键技术难题,为全系列激光陀螺长期工作稳定性提升做出有力贡献。

班组中有经验丰富的航天“老将”,工艺师胡荣和孙秋红,拥有丰富的多代系产品工艺经验,她们深入一线,参与多项工艺优化工作,解决了小型化陀螺仪装调精度和自动化清洗等多项关键工艺难题,解决了产能瓶颈短线、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管控水平。

班组中还有张蕾、王攀棋等等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全能型技术能手”,她们在生产实践中苦干、实干、精干、巧干,主动找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为产能建设、提量增效不断做出重要贡献。

努力耕耘开花结果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班组集体努力耕耘,获得硕果累累。班组集体及个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院级、所级荣誉近百次,包括三院巾帼文明岗、院十佳班组、院先进工会小组、所红旗班组等团队荣誉,多人次荣获三院质量信得过职,所惯控英才、十佳青年,十佳班组长、巾帼建功标兵。劳动竞赛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工会工部等荣誉称号。

33所激光陀螺研产二组的“木兰”们,以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为“铠甲”,驰骋在国防建设的新“战场”上,拼搏在飞航重器的新“阵地”上,她们用智慧、才干和辛劳不断助力国防建设,为挚爱的飞航事业添砖加瓦!

(文/都俊竹 李欣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