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18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06所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社、光明网、中国网、工人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30多家中央和省部级主流媒体,连续采访报道了航天科工三院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王巍代表的两会提案内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擘画了科技创新新蓝图,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科技实现自立自强,最终要靠人才来实现。
中国经济时报采访图
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的提法,让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王巍在面对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时显得格外兴奋:“这将极大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王巍说,很多本走在技术前沿的诶企业都有较为强烈的原始创新和正向创新的诉求,用好的机制激励企业创新,支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可以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国家以及地方应建立更多的创新平台,以满足我国各类创新主体的需要。
“卡脖子”技术是当前的网络热词,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病”,更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更加科学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王巍面对《中国人才》的记者的提问,一针见血道出自己观点:“真正卡脖子的技术,还是企业感受最深,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指导企业融入创新研发中,尤其是吸纳“卡脖子”领域中的龙头企业参与国产化研发,并在国家重点实验室或者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中把创新落到实处。”
(文/田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