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6 信息来源:中国航天科工三院239厂
孙璐璐,2017年参加工作,现为焊接专业主任工艺师,负责技术创新、产品预研研制、高端装备研发保障等多个方面工作,在焊接专业领域内寸积铢累,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创新人物”的形象。
技术攻关的孤勇者 以破釜沉舟之志助力“零”的突破
如果焊接专业遇到新技术突破或瓶颈攻关任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孙璐璐了。毕竟,无论是技术问题的解决,还是难题反复无常刁难时坚忍不拔的毅力,大家都佩服孙璐璐。
蜂窝钎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接到蜂窝钎焊的任务,如果说其他人员还满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斗志跃跃欲试时,由于具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孙璐璐更清楚任务的艰难程度。钎焊的钎料选择是“零”,材料配比是“零”,钎焊热处理制度是“零”,如此多“零”次方的叠加,实现成功研制的概率简直就是微乎其微。在技术难题和研制进度的双重压力下,积跬步以至千里的现实情节是,熬夜查阅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料;主动走访多家兄弟单位请教经验;一遍又一遍参数的迭代优化;手戴橡胶手套在车间一坐一整天,一点点亲自进行钎料的装涂;全程坚守在热处理炉旁边,紧盯设备参数进行数据记录,深夜耳畔车间设备的嗡鸣聊以作陪;无论多晚刻不容缓80多公里路程从燕郊奔赴云岗处理问题。辛苦付出终于迎来蜂窝试验件的各项指标测试合格,为239厂实现钎焊技术“零”突破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此外,他积极应对产品新设计需求,开辟某特殊结构感应钎焊新途径,面对铝合金舱体某特殊结构研制生产需求,牵头进行了铝合金排管结构感应钎焊技术攻关,开辟了新的工艺路径。
产品研制的聚力者 以众志成城之心保障研制任务
2022年年初又有一个史无前例的艰巨任务降临到孙璐璐面前。区别于以往的产品,此产品首次提出“无应力装配”的概念,目标实现产品服役过程中管路自由活动的设计要求。多变的产品状态下,任务节点又异常紧急,为保障任务顺利完成,此次研制生产任务也是239厂首次施行“24h”工作制的研制生产任务。
作为此型号产品焊接负责人,孙璐璐与管路弯制、工装设计、装配各专业各岗位人员众志成城,共克难关。所有的攻关都必须建立在专业间无缝衔接的基础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设计模型的超快节奏更改,给高通量的各专业岗位配合带来更大的考验,一点点设计的更改可能意味着拆下重装、零件重新加工。此外燕郊生产基地以及北京反复的疫情状态,加剧了研制生产任务的严峻性。孙璐璐牵头推进瓶颈问题解决,快速定位、讨论研究、制定方案、沟通到人。由于当时疫情严峻无法到达燕郊生产现场,为配合燕郊生产基地的“24h”连续作业,孙璐璐长期“驻扎”办公室,尤其在生产关键时期,整夜守候在电脑面前比对模型随时处理现场问题,“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这句话也给了燕郊生产基地现场操作一个“定心丸”。
技术创新的实践者 以匠心灼灼推动焊接专业技术发展
自2017年进入239厂工作,孙璐璐入选集团公司“优才”计划,负责了多个省部级以上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实施负责人,孙璐璐负责了3个省部级以上项目的申报、管理和实施,其中牵头完成2项项目的申报与立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院自筹科技创新项目2项、厂课题2项,各级项目累计经费三千余万元。同时进行了真空激光焊接设备、大型高温真空钎焊设备、激光焊接折弯头等装备方案的论证,厂首套万瓦机器人激光焊接系统、高压电子束焊接设备集成等高端装备的论证引进,为重要产品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装备与技术支撑。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又以型号攻关优化落地,组织/负责型号攻关优化10余项,顺利保障生产任务的同时也实现了成本和外协费用的节约。
预研产品研制生产、科研技术创新、高端装备研发保障遍地开花,入职不到六年,如此多掷地有声的成果,离不开始终如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一次次自我突破的勇气和毅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孙璐璐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自身的先锋模范使命。
(文/王舒)